精彩的量子世界与对粗粒度时空计算的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25浏览次数:6717

精彩的量子世界与对粗粒度时空计算的思考

20121024日上午,“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在东南大学润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沈绪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应邀分别作题为"量子信息前沿技术进展"与“粗粒度时空计算的思考”的报告。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史永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学术活动处业务主管向岚等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亚星会员登录院长尤肖虎主持,500余位师生聆听了报告。

潘建伟院士首先上台为大家作了报告。他以介绍量子信息技术前沿进展为主题,先回溯了近代以来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指出量子力学是近代科学技术的支柱,进而提出迄今为止在量子力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已经为当今科技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好了准备。从量子纠缠到量子调控,这些理论上的基本粒子操作都为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源泉与活力。

介绍完基本的理论与概念之后,潘院士又着眼于实际,以丰富的范例为我们介绍了量子力学在现阶段的应用。潘院士引用了杨振宁教授的一句话“量子力学是当今物理学中最红的领域”来阐述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对量子物理研究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我国科学家也在该领域与美国、欧盟等地的科研机构组织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实用化量子密钥分发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世界上保密系数最高的瑞士银行到联合了来自12个欧盟国家的41个伙伴小组成立的SECOQC量子通信网络,从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的初步应用到2012年在合肥建立起的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量子力学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引导着未来的前沿科技发展方向。

在报告的尾声,潘院士为大家展望了量子力学的未来研究方向。他所带领的团队将谋求与欧盟的合作,争取在2016年实现北京-维也纳光域量子通信。同时他们也将在高速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星地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量子隐形态传输等方面的研究投入更多的努力。最后,潘院士表示,量子力学是一个充满希望且正在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相信在未来的100年会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个上台为大家作报告的是沈绪榜院士,与潘院士的前沿科技发展报告相比,沈院士的报告内容则更倾向于科技基础,“数学”是其报告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整场报告从时空计算的特点出发,以数学语言为基础,介绍了粗粒度计算的阵列语言和粗粒度的映射语言;以计算模式为基础,介绍了粗粒度时空计算的指令集合和系统芯片;以电子制造技术为基础,介绍了量子制造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之间的同一性问题。

沈院士首先介绍了粗粒度时空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其包含了编程语言、体系结构和制造技术三个方面。接下来沈院士分别就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粗粒度编程语言的思考,就是以数学语言为基础,研究了粗粒度的阵列语言和粗粒度的映射语言,支持“从面开始,分层处理”。而有关体系结构的思考则体现在粗粒度的指令集合上,其可以在细粒度指令集合的基础上,增加支持阵列操作的变换操作和支持阵列语句的空间访问能力来形成。同时计算一体化和扩展性正在成为未来应用领域的趋势。制造技术是将粗粒度时空计算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基础,沈院士指出,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制造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是现在制造技术中最受关注的领域。量子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了“能够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开创性试验方法”,现阶段已通过该技术实现了量子计算机的制造。而生物制造技术则是一种以生物酶和生物操作等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生物计算技术,基于该技术制造的生物计算机也称DNA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不过,沈院士也强调了基于经典物理学的经典制造技术的重要性,未来该类技术将沿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经济型、可靠性与高性能方向发展,也将为人类生活带去更多的便利。(文/朱玲燕)

沈院士、潘院士、尤院长相互交流

领导、嘉宾合影

王宇轩同学代表全体信息同学问候两位院士

潘建伟院士的提词

沈院士题词

尤院长主持报告会

全体起立奏唱《东南大学校歌》

郑校长致辞

潘院士演讲

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观众提问

沈院士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