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十载,再望明年今日——“我的讲台我的娃”支教汇报会有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21浏览次数:5392

薪火十载,再望明年今日

——“我的讲台我的娃”支教汇报会有感

远处的斜阳在蓝紫色的天幕上散发着迷蒙的光辉,带着桂花香气的傍晚美好而又安静。站在教学楼前深深吸了一口气,初秋的凉意卷席着这个校园特有的温润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加快了脚步,踏入“我的讲台我的娃”——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报告会的会场。

场内的视频里正播放着今晚三位支教学生代表的独白,听得出那些尚未褪却激情的语调里揉进了无尽复杂的情感,那是支教者的无私情怀,亦或是对这份经历的无比珍惜。我望着刚进入会场时工作人员递给我的志愿者旗帜,一种无法名状的温暖瞬时充盈着我的心扉,那是热血在沸腾,只因“支教”二字映入眼帘。

我以一种无悔的姿态存在

南京到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千六百多公里,去年有七位学长学姐怀揣着激情与梦想踏上了这片土地。平心而论,如今那里已经不再是一个贫穷的城市,而是一个因为“羊煤吐气”而一夜崛起的富饶的地方。然而,支教的任务却依旧严峻,因为迅速的富足导致心理的安逸。在准格尔旗一中,在那些孩子的十七、八岁——这个本该满怀对未来的豪迈期许的年纪里,竟没有一个人跨过高考这个台阶,离开内蒙古,去亲临外面的大好山河。经济与教育的不平衡发展才是最深刻的悲哀。精神的贫瘠远比物资的匮乏来得更触目惊心。

李铉国作为内蒙地区支教的代表发了言。当地孩子们的知识基础都不是很好,李铉国便手把手地从零开始慢慢引导他们学习。除此之外,他还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甚至在课业繁重的高三,也都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孩子们还经常来找他聊天、打球。他是那个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的青烛,亦是教室走廊间推心置腹的知己

最后的场景自然是别离,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又重新浮上李铉国的心头。他说自己的遗憾是一年的时光太短,不能够给孩子们带去彻底的改变。但是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来,既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给西部的那些需要良好教育资源的孩子们一个机会。最后一句铿将有力的“选择支教,我无悔!”既是一份豪迈的宣言,更是对所有在场青年的鼓励与呼吁。

一年,    此生不换

江西共青城,这是一个由98位上海知青共同创建的城市,她承载了太多的意义,曾经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们来到这里,追逐自己的梦想。以雷聪为代表的江西支教分队也是这些有志青年中的一员。

支教的地方条件不是很好,小学的校园无法提供宿舍,于是雷聪一行人便自己租房,自己想办法克服交通的困难。印象最深的是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的张宾学长,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麻烦接踵而至。我想他定然有过抱怨,可是却断然不会改变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而是在一年的磨砺中用乐观铸就坚强。被同伴问及感受时,他总是笑着回答:“蛮好”。轻轻的二个字,却铿锵地敲打着在座每一个人的心房。

一年,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奉献;一年,用一种坚韧的精神去坚持;一年,用一种踏实的行为去创造。这就是支教,它不是一时冲动的好奇,不是新鲜,不是炫耀,更不是舒服享乐。唯有坚韧与奉献,方能成就这毕生难忘的一年。

最后听见学生们唱起的那首《再见》时,我们突然明白,离别,不是繁华烟火一场,而是前方温暖光亮,我们有过交集。如今,路还是你们自己的路,只是没有了我们的陪伴。孩子们,好好走下去。“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

没有诀别,我载着回忆归来

岁月斑驳,辗转成沙。只是有些记忆是时间带不走的。已经支教回来一年的吴婵学姐在今年暑假又幸运地重回内蒙,再次见到了那些熟悉的山山水水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忘不了孩子们写下的满满三本的留言册,忘不了学美术的孩子们用整整三个月完成的水彩,忘不了那些正在上着语文课但是一看见她便冲出教室的孩子们。

如果说刚刚归来的记忆仍饱含着激昂,那么这沉淀了一年的回忆更多的则是温暖与感动。吴婵说,孩子们在本子上写下心中最美的城市是南京,最理想的大学是东南大学,那么我也在这里为你们送上一份祝愿,孩子们,愿成功,更愿安好。

 

报告会在《支教十年》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绪却依旧被志愿者们动人的事迹牵系着。有人说,支教一年,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如果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们付出一个又一个的一年,好比不断吹向贫瘠之地的春风与甘露,相信知识与希望的种子总会在那里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一年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我们将这不长的时间花在最有意义,最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上,相信它会为我们自己,为许多渴盼知识的心灵带来终生受益的影响。学姐曾经引用这样一段话形容他们的支教生活:“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深刻”。深刻,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让我们花一年不长的时间,去为这种深刻付出,去体验身心拔节生长的节奏!(文/戴猎阳、朱玲燕、张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