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会员登录2008年发展概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2-29浏览次数:7163

历史
    亚星会员登录(原无线电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当时系设电机制造、荷电铁道、无线电三个组。1928年国立东南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以在中央大学原址上,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工科系科,建立南京工学院,并将电机系分设为电力工程系和电信工程系,陈章教授任电信工程系主任。在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中,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工学院的电信专业并入建立了无线电工程系。2006年4月更名为亚星会员登录。
 
现状
    经过长期的开拓创新,学院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横向联合、科研成果产业化等综合实力居全校之首,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信息电子学教学和科研中心,可谓人才济济、成果斐然。现有教师208人(有博士学位者108人占队伍总人数52%)。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加拿大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的院士1名,国际IEEE Fellow  4名,国家级首席科学家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教学名师1名,全国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才4名,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1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级专家组成员7名,江苏省“333”人才18名,博士生导师38名,教授56名,副教授36名,博士后18名,博士生230名,硕士生730名,本科生1200名。
 
    学院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五个二级学科全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移动通信”和“毫米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射频与光电子研究所,一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四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教育部批准筹建“射频与光电工程中心”和“海洋信号处理国防重点实验室”。科技开发联合中心4个,股份有限公司4个,拥有数亿资产,教学中心实验室1个。目前正以本院为主,联合学校相关学科,筹建“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院本科按“电子信息工程”(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06年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硕士、博士生按“通信与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信息安全”招生。
 
    学院为国家培养通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数万名,在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1名院士,优质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学院近5年主办6次国际学术会议,每年在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互派学生和广泛学术交流。
 
    近6年教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全国精品课程2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提名奖4篇。研究生全国推荐用书1本,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教学改革的成果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赞扬和推广。
 
    学院近5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来移动通信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863”重大项目“FuTURE计划Beyond 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试验系统研究开发”,并首次牵头承担了国防“973”重大项目及30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国际合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三等奖13项,年科研到款数5000万元以上。3G科技成果已转让到企业,产业化效益达数亿元。
 
展望
 
    学院是国家“985”、“211”工程首批重点支持的高峰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追赶国际的目标是:用十年左右时间达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那样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系科。目前以筹建“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无线谷”为契机,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群体优势,广纳国际高水平人才,大力培养精英,构建人才高地,整合多方资源,在牵头承担国家16个重大专项之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发,国防“973”重大项目的基础上,争取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研发,无线网路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射频与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复杂电磁快速计算等方面创造出具有国际高水平的成果。